马铃薯需肥特性(上)

admin 新闻动态


马铃薯
 
一、马铃薯营养与施肥

     马铃薯是非谷类作物中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,具有高产、早熟、用途多,既是粮又是菜的特点,素有“地下西红柿”、“地下苹果”之称,在人类食物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。马铃薯适于生长的环境条件很宽,在我国西北方地区都有种植,根据马铃薯的生长特点和需肥规律,科学施肥不仅可提高其产量,而且具有改善品质的作用。
 
(一)马铃薯需肥特性


   1.马铃薯对养分的需要量
       据内蒙古农业科学研究所报道,每生产1000kg马铃薯块茎需吸收氮(N)5.5kg、磷(P,0;)2.2kg、钾(K2O)10.2kg,氮、磷、钾吸收比例为1:0.42;段玉等(2008)研究表明,旱地马铃薯,生产1000kg块茎吸收N4.23~8.04kg,平均为6.15kg,吸收P,O,0.73~2.35kg,平均为1.36kg,吸收K04.18~9.44kg,平均为6.17kg,氮、磷、钾吸收比例为1.00∶0.22:1.00;吴旭银(2005)报道,马铃薯(克新1号)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,平均每生产1000kg块茎植株需吸收N5.647kg,P2O;1.172kg,K,O5.191kg,氮、磷、钾吸收比例为1.00:0.210.92;吴元奇、李尧权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施肥对马铃薯吸收养分的影响(表11-14),结果表明,氮、钾吸收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,而磷的吸收量则稳定中稍有减少;不同密度对三要素吸收均表现为中密度的吸收量低于高、低密度。
 
       吴旭银(2005)研究表明,马铃薯(克新1号)地膜覆盖栽培条件下:产量在38718kg.hm*水平时,平均每生产1000kg块茎,植株需吸收Ca1.759kg,Mg1.195kg,S0.50kgi者的比例为1.000.69:0.29。
       白艳妹(2007)研究表明,紫花白平均每生产1000kg块茎,植株需吸收Fe0.332g,Zn0.0147g,Mn0.0107g,Cu0.0033g,四者的比例为1.000.11’0.080.02。
 
马铃薯
 
   2.马铃薯对氮、磷、钾的吸收特点   
      高炳德研究表明,马铃薯在生育期对氮、磷、钾的吸收特点各不相同。氮的最快吸收期是块茎形成期,平均每日每株45mg,每日2.03kg·hm一*,是苗期的2.5倍,淀粉累积期的5倍,其次是块茎增长期;磷的最快吸收期也是块茎形成期,平均每日每株7.5mg,每日0.34kg·hm³,是苗期的2.8倍,淀粉累积期的2.9倍;钾的最快吸收期是块茎增长期,平均每日每株54mg,每日2.43kg·hm*,是苗期的6倍,淀粉累积期的5倍,其次是块茎形成期。
 
      不同生育期氮、磷、钾绝对吸收量比例为:苗期10.151.11,块茎形成期1:0.17:1.14,块茎增长期1:0.181.58,淀粉累积期10.301.45。随着生育期的推进,需磷、钾的比例逐步提高,需氮的比例减少。从相对需要量上来看,苗期氮>磷一钾,块茎形成期氮>磷>钾,磷、钾需要量较以前有所增加,块茎增长期钾>氮=磷,淀粉累积期磷>钾>氮。
 
      随着植株营养中心由茎叶向块茎的转移,氮、磷、钾在体内的分布也相应的发生转移。苗期,茎叶是生长中心,氮、磷、钾分布于茎叶,氮、磷以叶为中心,钾以茎为中心。块茎形成期,氮、磷的营养中心仍然是叶,钾的营养中心是茎,块茎中分布较少。块茎增长期,磷、钾在块茎和茎叶的含量近于111,是营养中心转移的时期,氮的营养中心仍然是茎叶。淀粉累积期,氮的营养中心也转移到块茎,茎叶中氮、磷、钾向块茎中迅速转移。成熟期,氮的运转率达67%,磷的运转率达77%,钾的运转率为74%
      若将马铃薯茎、叶中的氮、磷、钾含量达到最大量时算起,到成熟茎叶枯死为止,流出量的百分率称为转移率,则氮的转移率为51%~54%,磷的转移率为54%~59%,钾的转移率为42%~44%。一般叶片的转移率高于茎秆,尤其是氮素表现更为明显。
上一篇:大豆的施肥技术要领
下一篇:马铃薯需肥特性(下)
说点什么吧
  • 全部评论(0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
猜你喜欢

手机扫一扫添加微信